【返回首页】
一位从北京来的学者正弯腰捡起一块刚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,在手中细细端详。矿石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金属光泽,看起来毫不起眼,却让这位52岁的中年人眉头紧锁。
他叫徐光宪,身边陪伴他的是妻子高小霞。两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,也都是化学界的翘楚。可此刻,面对这些蕴含着巨大价值的“工业黄金”,他们的心情却五味杂陈。
在那个西方技术封锁如铁幕般严密的年代,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约37%的稀土储量,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宝贵资源以原料的形式廉价出口,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进口回已经提纯的稀土产品。这种荒诞的贸易循环,就像是把自家的黄金按废铜烂铁的价格卖掉,再花十倍的价钱买回金首饰。
我们有着世界最丰富的稀土宝藏,却生产不出世界需要的高纯度稀土产品。这种痛彻心扉的现实,成为一代中国科学家心中最深的刺。